区块链之於资讯安全,是铠甲还是软肋

  区块链之於资讯安全 , 是铠甲还是软肋

  链上区块链

  “区块链不是一项新技术 , 它采用了密码学的很多技术 , 如哈希演算法、公钥密码等 。 ”13日 , 2019未来科学大奖周在清华大学开幕 , 一场聚焦网路和资讯安全的学术报告会同期举行 。 本年度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密码协会会士王小云提及密码学与区块链的渊源 。

  “区块链以密码学方式保证其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 。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路安全对抗技术研究所所长闫怀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 区块链融合了密码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点对点网路、分布式存储等)、网路科学等多门学科技术 。 “以安全视之 , 区块链自身实现采用了诸多安全技术 。 ”

  那麽 , 自带安全基因的区块链会涉及哪些网路安全问题呢?

  匿名性特徵是一把双刃剑

  专家表示 , 在区块链技术即将获得广泛应用的时代 , 网路空间的安全问题会出现新的特点 。 闫怀志解释道:“区块链一个重要特点是去中心化 , 其广泛应用必将会对需要实行中心化监管的领域产生不利影响 。 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特徵也是一把双刃剑 , 一方面能有效保护隐私 , 另一方面又为网路空间恶意行为甚至网路犯罪提供面具和保护伞 , 比如 , 很多黑市通过区块链技术洗钱来逃避打击 。 ”

  “再者 , 区块链技术本身要求各个节点共用区块资讯 , 虽然这种方式增强了资讯的不可篡改性 , 但区块中的交易资讯易被各方所知晓 。 另外 , 很多公众甚至是技术专家对於区块链技术过於迷信 , 认为其可以包打网路安全的天下 , 这种误解可能会间接导致资讯系统整体安全防御体系的不当构建 , 引入了新的风险 。 ”闫怀志说 。

  此外 , 区块链还面临众多外部安全威胁——主要是针对演算法、协议、实现、应用以及系统等层面的破坏、更改和泄露 , 具体体现在区块链数据的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匿名性、隐私保护以及其他方面 。

  虽然区块链自身具有较完善的安全体系 , 但也存在着不少机制上的缺陷 。 闫怀志表示:“区块链的安全性高度依赖於共识机制 , 但当前的主流公有链平台(如比特币、以太坊等)的共识机制多是基於算力而实现的 。 区块链用户账号的安全风险主要来自去中心化机制带来的弊端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