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造吗?最古老的蜗牛竟然长毛……( 二 )

  琥珀毛环口螺表面覆盖着角质毛 , 科学家认为这种角质毛是对蜗牛对热带森林环境的适应 , 是在潮湿环境觅食过程中增加自身对植物的附着力 , 而且还可能带有收集和运输小种子的功能 。 这种性状的出现 , 与蜗牛的主要食物——被子植物的全球性辐射演化有莫大的关系 。 蜗牛可能更喜欢柔软的被子植物而不是坚硬的针叶树针 。 科学家推断 , 琥珀毛环口螺已经逐步适应了白垩纪中期这个以被子植物为主导的世界 , 壳体上的毛首先起到让掠食者望而却步的作用 , 功能上则有助于它更好地附着在被子植物的叶子上 , 降低意外掉落的风险 , 以及掉落重新爬回到高处的大量消耗 , 万一跌落到森林地面上 , 毛结构还可能会减轻冲击力而降低对壳体造成的潜在损害 。 而且 , 厚厚的一层毛可能还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 。

  更有趣的是 , 现生蜜蜂会无意地将花粉通过周身绒毛从一朵花转移到另一朵花 , 琥珀毛环口螺的刚毛也可能有类似功能 。 在白垩纪中期 , 被子植物种子的平均尺寸很小 , 往往低于1立方毫米 , 琥珀毛环口螺的毛可能会附着到一些小种子 , 并随着运动到其它地点来完成传播 。 也就是说 , 被子植物的扩散可能触发了蜗牛的适应性进化 , 促使了白垩纪陆生蜗牛的多样化 , 反过来 , 蜗牛的演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被子植物的扩散 。

  

更多精彩内容 , 请收看今晚18:30在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360》栏目 。 或者下载我苏、荔枝新闻APP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吕莹莹 编辑/梁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