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狂飙,影院渡劫( 三 )

2017年9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收购当时有25家影院的UME , 交易金额一度被外界猜测20—30亿人民币 , 但知情人透露 , 交易价格远远低于20亿这个数字 。 从最高30亿到低于20亿 , 交易金额的变化也能看出市场在趋于理性 。

并购时代后遗症渐愈 ,

行业迎来新生

资本终于在2018年 , 电影市场增速再次跌落到个位数时 , 变得警惕谨慎 , 除宇顺电子有目的的借壳上市外 , 影院并购就很少出现动辄十几二十亿的大交易了 , 同时红星美凯龙、嘉凯城和苏宁等有地产背景的投资方 , 开始进入影院布局 。

最近一次的整合 , 是保利和星美 , 这次操作将使得保利文化借壳星美文化旅游在港股上市 , 星美也终于能够借助保利的管理团队来继续生存 。 去年 , 星美曾在资金链上出现问题导致无法支付影片版权费而多次被停影片密钥、无法缴纳影院租金和拖欠员工工资等 , 有两百多家影院因而关停 。

五年狂飙,影院渡劫

图8/11

有院线相关人士分析 , 过去几年发生的影院并购案并非都是理性的 , 甚至有一些大的并购案都是失败的案例 。 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电影市场的火热让一些资本进入到这个行业 , 行业整体都处于比较冒进的状态 , 当潮水退去后 , 裸泳者便出现了 。

比如 , 过去有的公司为了完成市场考核 , 就会选择收购影院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完成指标 , 至于未来是否盈利 , 不是当时要考虑的因素 。 另一位行业人士透露 , 当时为了占据市场份额 , 一些头部院线会找到经营较好的影城 , 以其年票房产出的2—3倍进行收购 , 但是收购之后 , 影城的经营状况又不甚理想 , 业绩下滑的不在少数 。

影城收购还涉及另外一个风险 , 便是影城和所在地产商的租约 。 这一风险性 , 在多家上市公司的财报里也有提及 。 比如横店影视的半年报中说到“截至2019年6月30日 , 公司拥有已开业的资产联结型影院340家 , 影院物业均通过租赁方式取得 , 无自有物业 , 公司存在一定的物业租赁的风险 。 ”

五年狂飙,影院渡劫

图9/11

相关院线人士透露 , 像大地收购的橙天嘉禾 , 旗下几个北京影城的租赁方是华联 , 租约马上陆续到期了 , 而到期以后华联就会收回来 , 这就可能导致收购两三年的影城就没了 , 但影城和地产双方又属于合法解约 , 是很正常的现象 。

五年狂飙,影院渡劫

图10/11

另外 , 即便续租也可能面临租金大涨的风险 , 当电影市场增速放缓 , 观影人次下降之际 , 影院品牌没有强势的议价能力 , 影院和商业地产的供需关系就发生了角色的转变 。 面对强势的商业地产 , 影院是退出让位给其他竞争对手 , 还是选择上涨的租金续租 , 摊薄自己的利润 , 都是商业难题 。

“影院并购很有意思 。 ”一位行业内人士感叹道 , “特别优质的影院不会卖给别人 , 即使有影投想买 , 成本也很高 , 鲜有人敢买;稍微好点的影院行业对其期待值很高 , 这些差不多已经被大公司并购完毕;其余的影院自身想卖也没人会去买 。 现在陆陆续续有一些个人老板开始对行业未来的预期不乐观 , 打算出手手里的资源 , 这种现象日后会渐进式的出现 。 这批影院中也有优质的 , 但是目前阶段老板们的预期普遍过高 , 导致很多交易无法真正成交 , 但是随着他们的租赁即将到期 , 高额的续约成本将使得这些这些老板会慢慢放手 。 ”

五年狂飙,影院渡劫

图11/11

并购时代的很多影院 , 相信会随着租约的到期和经营能力的差距慢慢消亡 , 接下来将是像CGV、万达以及地产系这批新建影院的天下 。

过去牌照还没放开前 , 遗老们还可以依靠牌照苟延残喘 , 但2018年底国家开放院线牌照后 , 像博纳和华人文化这样的新人也有了院线牌照 , 各院线对影城收取的加盟管理费用也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 同时随着部分影投的跨区域扩张以及新的投资主体如苏宁和恒大等地产系的陆续进入 , 全国影院数量将进一步增长 , 接下来将面临更加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