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脊甲天下”甘肃定西:产业兴旺不再“靠天吃饭”

  中新网兰州9月11日电 (张婧)“山是和尚头 , 沟里没水流 , 田是三跑田 , 年年人发愁”曾是改革开放以前定西人民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 甘肃省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坦言 , 一提到定西 ,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贫困 。 其实 , 历史上的定西经历了一个从“天下富庶无如陇右”到“陇中苦脊甲於天下”的过程 。

  “为什麽会这样呢?”唐晓明表示 , “主要在於发展方式出了问题 , 进而造成生态破坏、生活贫困 。 ”

  他说 , 正因如此 , 定西吸取历史教训 , 持续推进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 。 1999年 , 全市整体基本解决温饱 。 2008年 , 定西市还被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 。 实现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旺”的转变 。

  甘肃省政府新闻办10日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定西市专场新闻发布会 。

  定西从治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到调整产业结构 , 从习惯於广种薄收到主动改造传统产业 , 分别总结出顺应天时、市场、时代的自然、经济和科学规律 。

  近年来 , 全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 以深度贫困县、乡镇和村为重点 , 开展“绣花式”扶贫 。

  “解决‘两不愁’ , 关键是要培育自己的产业 。 ”定西市市长戴超说 , 解决产业问题 , 不仅要解决种植业的问题 , 关键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 , 工业化的方法管理农业 , 工业化的方向展望农业 。

  如此 , 定西把市场和农民、农业产品、土地资源连接了起来 。 定西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 孕育了中药材、马铃薯和畜草等特色农业 , 产业品牌日趋响亮 , 已形成“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和“中国西部草都”三足鼎立格局 。

  戴超表示 , 定西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比方说 , 形成较为健全的马铃薯产业体系、中医药产业体系 , 正在起步的牧草产业、种子种苗产业 , 还有正在兴起的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等 。

  戴超还说 , 定西贫困人口由1983年底170万人下降到2018年底的23.95万人 , 贫困发生率由78%下降到9.12% 。 今年 , 还将有17.76万人脱贫 , 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36% , 5个县实现脱贫摘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