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遗址”出土大批商周至明清时期文物遗存( 二 )


“梅里遗址”出土大批商周至明清时期文物遗存

通过对梅里遗址一系列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不仅确认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得到了部分未被扰乱的地层堆积和遗迹资料,而且获取了大量的印纹硬陶、软陶、夹砂陶和原始瓷等遗物。在此基础上,判断遗址的时代跨度为商代至春秋时期,文化因素兼具马桥文化和湖熟文化,其中还有部分中原文化因素,这一时期和类型的遗址在本地区尚属首次发现。这些成果说明了三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梅村伯渎河两岸生活,然后历经秦汉、宋元、明清,均有人在此生息繁衍。

遗址分布在伯渎河两岸,两边的堆积和遗物基本相同,解剖河岸的探沟里面也发现了部分遗迹和遗物,说明伯渎河的开挖时间晚于遗址的形成年代。因此,该遗址的发现也为考证伯渎河的开挖时代提供了线索。马桥文化的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还有少量的石器和骨角器。其中陶器分软陶和硬陶两类,软陶中以泥质红陶居多,泥质灰陶次之,少部分夹砂陶和夹炭陶,硬陶均为灰陶,火候较高,质地坚硬,陶器器型主要有壶、罐、豆、盆、盘、钵、尊、碗、器盖、陶拍、支脚、纺轮等几个类型。石器以工具和武器为主,主要器型有镞、矛、锛、刀、镰几类。骨角器仅1件骨匕。 西周至春秋遗物以陶器为主,还有小部分石器。其中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陶、硬陶、原始瓷次之,主要器型有鬲、盆、瓿、碗、盏、纺轮等。目前整理修复标本37件。

伯渎河南岸发掘区第二层为明清堆积,该层掺杂有六朝以来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陶瓷等遗物,但仅见明清时期遗迹,主要有房址、水井、灰坑等。遗物以釉陶和瓷器为主,另有小部分泥质灰陶。其中釉陶多为紫胎酱釉,紫胎青釉、灰胎酱釉占小部分,器型以瓶类为主。瓷器包含青花瓷、青瓷、青白瓷、青黄釉瓷,其中青花瓷和青瓷占绝大多数,器型以碗、盘、盏、杯、为主。

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对遗迹只进行小范围的解剖,大部分遗物和遗迹都以原貌原地保留,发掘的陶片等遗物通过修复和复原得到了相当数量的文物标本,为后续的展示提供了充足内容。目前修复的文物标本有100余件,主要分为商代晚期、西周中晚期和历史时期。商代晚期代表器物有印纹陶鸭形壶、刻槽盆、三足盘、红陶罐、硬陶高柄豆等,西周晚期代表器型有夹砂红陶绳纹鬲、印纹硬陶瓿、泥质陶盆、盘以及数量众多的原始瓷豆、碗等,历史时期从汉代至明清时期均有,基本以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为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