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痛仰、旅行团,我们都有珍藏的摇滚青春( 四 )

回不去的树村

1996年 , 面孔乐队经历了解散风波 。 如今 , 面孔乐队已不愿详细解释当时的情况 , 将乐队解散归因于“公司运作不利” 。 在这背后 , 专辑销售情况与版税收入争议 , 是个导火索 。 当时 , 实体唱片销售 , 仍是乐队的重要收入来源 。

而进入20世纪末 , 随着摇滚乐式微 , 流行音乐迎头赶上 , 唱片销售开始持续下滑 。 摇滚乐 , 面临着愈发严峻的生存环境 。

1999年成立的痛仰乐队 , 就诞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 当时 , 玩摇滚的人逐渐分化为电子、朋克、说唱等不同派别 , 而主流的摇滚音乐人集中在北京迷笛音乐学校附近的树村 。

痛仰乐队主唱高虎在自己的书中 , 曾写过在北京树村度过的岁月 。 从北京迷笛音乐学校毕业后 , 高虎与一群准备和摇滚乐死磕的人 , 聚集在树村 。

他们住着房租一百多块钱一个月的房子 , 房间里终日晒不到阳光 , 冬天需要自己点炉子取暖 。 高虎甚至有一次因为煤气中毒差点“走”了 。

在当时条件下 , 一支乐队的建立 , 往往因为几个人共同喜欢某个知名乐队 。 即便选择了做乐队 , 也难以稳定 , 成员时聚时散 。

导演张扬拍摄的纪录片《后革命时代》反映了舌头、木马、秋天的虫子等当时摇滚音乐人的困境:“他们企图追求艺术 , 或者企图完美音乐 , 没钱 , 这永远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 ”

那时 , 一次演出结束 , 每个乐手获得25元的演出费 , 这些少得可怜的钱 , 也许仅仅够他们AA制吃上一顿晚饭 , 天亮之后 , 坐公共汽车回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