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处处是伏笔,多处暗示大唐的衰落,符合历史( 五 )

长安十二时辰处处是伏笔,多处暗示大唐的衰落,符合历史

除此之外 , 导演还在一处极为用心 , 且慢慢看!

杜牧的《泊秦淮》如此写到:“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

这句诗的前两句主要在营造一种清幽冷寂的氛围 , 而重点则是在于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

在这里诗人真正想说的并不是“商女”不知亡国恨 , 而是指那些决定“商女”唱什么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以及无所事事的看客!

当你理解这句诗的之后 , 再来看看《长安十二时辰》“花车斗彩”的这一场戏 。

长安十二时辰处处是伏笔,多处暗示大唐的衰落,符合历史

在“花车斗彩”的这一场戏里 , 导演选用了两种风格迥异的音乐来“斗彩”!

一个是短暂的人声开头后以鼓声为主体 , 颇显磅礴大气之势;

(根据资料引用:在古代 , 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 , 它还是打击敌人、驱除猛兽的号角和武器 , 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

长安十二时辰处处是伏笔,多处暗示大唐的衰落,符合历史

另一种则是笛声配上人声的《短歌行》 , 富有古典韵味的同时也比较偏向轻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