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阳:这个时代,不缺机会,缺的永远是好作品( 五 )

在正式拍摄前 , 音乐人类学学者萧璇和团队做了三个月前期调研 , 形成了十几万字的调查报告 。 之后 , 来自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的主创们便分成三组跟拍 , 在民间艺人家里同吃同住 。

当然 , 来自清华的主创们也彻底受到了大西北的洗礼 , 吃面、烤饼、手机没有信号 , 还有更严重的缺水情况 。 “有一次 , 杨植淳跟着老魏去拍他演出 , 当地老乡招待他去洗手间洗手 。 他一进门就愣住了 , 老乡家里的洗手池是堵住的 , 池里蓄的水已经发黑了 。 ”而为了真正融入拍摄对象的生活 , 他们也一起吃饭、干活、睡大通铺 。

过程中 , 杨植淳对于苏阳音乐的态度 , 也发生了改变 。 现场分享中 , 他提到 , “在拍摄纪录片之前 , 我并不知道苏阳是谁 , 我还特意去听了他的音乐 , 觉得并没有很打动我 。 ”但是在西北呆了将近两年之后 , 他开始理解苏阳音乐里的力量感 。

原创 苏阳:这个时代,不缺机会,缺的永远是好作品

----原创 苏阳:这个时代 , 不缺机会 , 缺的永远是好作品//----江苏龙网 http://www.jiangsulong.com //

最开始拍摄时 , 苏阳对于镜头的存在还很介意 , 虽然他不说 , 但是导演发现了 。 于是 , 导演只得将镜头由远及近的慢慢接近苏阳 , 才让他彻底放下防备 。 而作为被记录的主角之一 , 苏阳第一次看到电影成片时惊讶又惊喜:“我自己的一些生活侧面也被拍了进来 , 放进了电影里 , 一开始还挺不适应的 。 ”导演的观察角度 , 也让苏阳重新审视四位合作已久的民间艺人 。

片子里 , 西北的人民热爱歌唱 , 即便举办的文化活动就在山野田间 。 而秦腔剧团的舞台下 , 也是坐满了观众 , 完全沉浸在表演中 。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 , 城市的符号 , 好像只有高楼大厦和拥挤的地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