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洋海墓地还有多少秘密( 三 )

史料记载 , 3300年前 , 姑师人(后改称车师)是吐鲁番大地的主人 。 他们以吐鲁番盆地的车师前王国为中心 , 包括周边的车师后国、车师都尉国、车师后城长国 , 地跨天山南北 , 影响远及西域内外 , 为人类文明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

洋海墓地出土了什么

众多的墓葬 , 让考古人员有了众多的发现 。 墓葬里随葬器物以陶器和木器为主 , 其次是皮具、毛纺织物、铜器、骨角器及铁器等 , 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人和动植物标本 。

在一座墓葬陪葬陶器盛的食物遗存中 , 杨益民的研究团队通过红外光谱分析 , 首先鉴定其为淀粉类物质 , 应为面食 。 进一步的淀粉粒和表皮横细胞分析表明 , 该面食遗存是由小麦和大麦经碾磨成粉混合后加工制作而成的熟食 , 断面较为致密 , 说明未经发酵 , 从而证实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利用小麦和大麦制作面食的证据 。 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麦类植物在吐鲁番史前先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为了解古代大麦和小麦的利用方式演变 , 面食的加工工艺 , 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信息 , 丰富了我国悠久的面食文化 。

因为新疆吐鲁番盆地独特的气候条件 , 多风少雨 , 夏季气温奇高 , 所能保存下来的古代遗物异常丰富 , 极大地增进了我们对古代社会的了解 。

洋海墓地出土的木质物品大都保存完好 。 女性多随葬纺轮、梳子等 , 男性则随葬弓箭、“曲棍”、马鞭等 。 木器在随葬品中属大宗 , 有木桶、盘、盆、杯、罐、钵、纺轮、梳、取火板、钻杆、箜篌、鞭杆等 。

这一时期 , 毛纺织物是车师人主要的服装材料 , 也是每个车师家庭中主妇们必须完成的重要手工制品 。 捻纺毛线的木质纺轮伴随她们一生 。 别看她们使用的纺轮十分简单 , 但捻纺出来的毛线却相当细匀 , 手织的毛布织面平整 , 不仅有平纹、斜纹 , 而且还采用了“通经断纬”的技法 , 在单色毛织物上织入红、棕、黄等彩色毛纱 , 形成造型美观大方的条纹、三角纹 , 真是技艺非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