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800年历史 听这个城中村讲述记忆故事( 五 )

此外 , 据传因福田村与赤尾村一田之隔 , 故被称为隔田;另一种说法是:福田村与纹洲村(演变成现在的田面村)一田之隔 , 故被称为隔田 , 称福田人为“隔田佬”这种称谓沿用至今 。 福田村由东头、西头、老围、牛巷、祠堂、新村等六个坊组成 , 现改为贝底田坊、牛巷坊 , 大门坊、西头坊 , 岗边坊 , 祠堂坊 , 福新坊七个片区 。

而今 , 福田村作为深圳大村庄之一 , 农田、旱地多达一万多亩 , 分布范围北至笔架山 , 南至深圳河 , 东至华强路 , 西至皇岗路 。

67岁的黄胜祥是福田村原住民 , 他回忆 , 改革开放前 , 村里人过了几个世纪面朝黄土背朝天、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村庄生活 。 地理位置方面 , 福田村与香港马草龙仅一河之隔 ,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1972年末 , 部分村民因各种原因逃到香港 , 有的后来移民到国外 。

1981年 , 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 福田村民全力支持国家建设 , “以几百元一亩的价格把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奉献给特区的建设 。 ”

没有了土地 , 对于习惯靠土地收益的农村和农民来说 , 意味着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 , 农村经济何去何从?拿惯了锄头和镰刀的农民 , 面对社会的变局 , 一时手足无措 , “但大家必须硬着头皮往前走 。 村民们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后 , 在没有文化、没有技能的情况下寻找出路 。 ”

一时间 , 有的村民从香港带点小商品回来做小商品贸易 , 有的则参与土方工程运输 , 成为城市道路的建设者 。 靠着自己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储蓄 , 村民们在分配得来的宅基地上建起了一栋栋小平房 , 出租给来深建设者 , 如今看起来收入颇丰的包租公、包租婆 , 彼时一些人连建房的钱都是借来的 , “找香港的亲戚借 , 村民们的生活才慢慢好转起来 。 深圳的后来者大多是艳羡的眼光 , 他们怎么知道其中的辛酸呢 。 ”黄胜祥回忆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