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承担着没有被人解读的历史重任( 五 )

自己在襄阳为刘备后继 , 在刘备之后 , 刘表之前应该有文聘 , 具体位置不明(史籍缺失 , 我也没办法) 。 在刘备侧后的章陵郡(即随枣走廊中的枣阳、随县一带)先后放了大将蒯越和蔡瑁任太守 。 这就是三大战区中的襄随战区 。

章陵郡同时又和江夏郡的黄祖形成对冥阨三关(属于黄祖防区)的防线 。 而江夏除了防御曹操的次要进攻方向外 , 主要负责对孙权的防御 。 这就是三大战区中的江夏战区 。

荆州十几万部队的分布情况是这样的 。 刘备所部在两万人左右(日后刘备在长坂坡惨败后依然有万人的实力 , 在新野时至少在两万) 。 江夏、襄阳、南郡、章陵一线有八到九万人 。 其中江夏至少也在两万人以上(曹操南下 , 刘琦放弃江夏北部南下 , 手上有万人 , 全郡实力也至少两万人) 。

刘表一死 , 两兄弟势必反目 。 如果刘琦还在襄阳 , 只有束手就擒 。 现在刘琦在江夏还掌握了黄祖原有的军事力量 , 必会起兵攻打襄阳(史实也是刘琦准备起兵) 。 这个时候 , 刘备肯定会在新野以支持大公子的名义出兵南下 。 表面上看刘琮、蔡瑁掌握的兵力多于刘备、刘琦 。 双方在六万对四万的比例 。 其实不然 。

1、江夏北上进攻襄阳 , 一是走汉水而上 , 二是走随枣走廊 。 前者是关羽攻打襄阳的通路 , 后者是东吴北攻魏国的常用道路 。 前者的好处是大部队利用水路输送 , 而荆州的水军力量基本在江夏和南郡一带 。 襄阳的刘琮、蔡瑁在这点上处于劣势 。 后者的好处是 , 随枣走廊是汉江平原的主要通道 , 但其西大门在江夏 , 刘琮、刘琦已经共享其险 。

2、蔡家拥立刘琮 , 势必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 这种局面除了蔡家的盟友蒯家 , 是其他的庞、黄、马、习各家族都不愿意看到的 。 沔南黄氏是诸葛亮老丈人;黄祖已死 , 而刘琦到江夏自然要结纳安陆黄氏 , 这其实正是刘琦依赖的资本;庞氏和诸葛亮既是师友关系又是姻亲;马氏的马良和诸葛亮关系好的一塌糊涂;习氏什么态度 , 史料无载 , 从后期来看 , 对刘备极为忠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