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乡之神:宋代张王信仰传播研究(一)

本文原始标题为:原创 他乡之神:宋代张王信仰传播研究(一)---来源是:

原标题:他乡之神:宋代张王信仰传播研究(一)

他乡之神:宋代张王信仰传播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皮庆生

(本文由皮庆生教授特别授权转载)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06期

摘要:

宋代民间信仰世界出现的重要变化之一是部分神祇挣脱“祭不越望”观念的束缚 , 到外地建立行祠 。 本文通过对张王信仰的研究指出 , 两宋之交政治、经济、交通网络等方面的变动 , 使张王信仰的传播路径发生了重要变化 , 以临安为中心的东南地区出现了一个张王信仰传播的热潮 。 东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只是张王信仰向外传播的隐性因素 , 一些转任各地的官员、士人和释道人士(而非商人) , 是推动张王信仰传播的主要力量 , 朝廷的态度在其中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关键词:

宋代张王行祠信仰传播

一、引言:从“祭不越望”到“行祠”林立

按照早期儒家的观念 , 人们的祭祀权力与其社会地位紧密相关 。 如《礼记·曲礼下》便说 , “天子祭天地 , 祭四方 , 祭山川 , 祭五祀 , 岁遍;诸侯方祀 , 祭山川 , 祭五祀 , 岁遍;大夫祭五祀 , 岁遍;士祭其先 。 ”[1]统治天下者可以祭祀所有的神灵 , 诸侯只能祭祀境内的神灵 , 一旦失去土地的统治权 , 也就意味着丧失该地神祇的祭祀权 。 这是一种将现实世界秩序与虚拟世界秩序重叠并给予整齐化的观念 , 用春秋时期楚昭王的话来说 , 也就是“祭不越望” 。 [2]不过 , 这种观念或原则在对人们祭祀对象加以规定的同时 , 也限制了信仰世界神灵传播的可能性 。 既然人们只能按政治权力、社会地位供奉与本地有关的神灵 , 那么神灵也就无法超越边界 , 因而大部分神灵在最初只可能是地方性的 。 [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