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不再是唯一选择 致敬“北斗卫星之父”( 三 )

孙家栋说:“每次发射 , 没有一个人敢说这次发射是绝对绝对成功的 。 投资要十个亿 , 初期干的时候一个型号干十年 , 干的人加起来又有十万人 , 这么大件事 , 最后按按钮的时候掉链子了 , 你能受得了吗?尤其是技术牵头的人 。 ”

1974年11月5日 , 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升空20秒后爆炸 。 “我跑出地下室 , 只看见沙漠里一片火海 , 整个脑子一片空白 , 痛哭起来 。 ”之后的三天三夜 , 孙家栋和同事们在滴水成冰的沙漠里 , 一寸一寸地找火箭的残骸 , 把所有的螺丝钉、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 , 查找事故原因 。 最终发现是火箭控制系统内的一小段导线 , 在火箭发射时受到剧烈震动断开了 。 “一个裂痕就牵扯到整个航天产品的成败 , 这个教训太深刻了!”就像恩师钱学森当初所做的那样 , 孙家栋承担了失败的责任 。 “从此我们就狠抓质量 , 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 。 ”

2004年 , 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 , 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 , 挑起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 。

探月工程风险很大 , 很多人不理解 , 早已功成名就的孙家栋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 , 万一失败了 , 他辉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 。

孙家栋却毫不犹豫:“国家需要 , 我就去做 。 ”

2007年 , 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信号传来 , 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 , 大家欢呼 , 拥抱 , 振臂庆祝 。 孙家栋却默默转身 , 低头掏出手绢 , 老泪纵横 。

今年1月 , 孙家栋在接受侠客岛采访时回忆此事:像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啊 , 多少还赶上了点旧社会的尾巴 , 那时候小 , 听大人们说话 , 抽烟叫洋烟 , 火柴叫洋火 , 上海的人力车叫洋车 , 所有的都带“洋”字 。 “嫦娥一号”成功了 , 我当时突然就想到旧社会洋车、洋火的时代 , 感情一下就上来了 , 我想 , 老人们讲的这个“洋”那个“洋”的时代 , 终于过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