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治疗子宫内膜癌“中国处方”( 六 )

2008年 , 团队开始研究基因芯片 , 希望找到子宫内膜癌基因特征谱 , 建立预后预测模型 。 在开展大量基础工作后 , 研究团队锁定了492个基因芯片 。 而此时 , 国际上出现了有2万多的基因芯片组测序技术 。

要不要使用国际通用的技术?“不要轻易改变方向 。 ”王建六坚持认为 , 国际通用技术中很少有亚洲标本 , 亚洲和欧美人种不一样 , “我们要用中国人的标本研究基因分型 , 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患者的临床问题” 。

于是 , 研究团队最终还是根据492个肿瘤相关基因定制低密度芯片 , 筛选出21个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 , 从分子水平区分子宫内膜癌样腺癌与子宫内膜浆乳癌;率先发现SHARP1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新靶点;REGγ(蛋白酶体激活因子基因)是人体抑癌基因P53突变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靶点;DUSP1(双特异性磷酸酶基因)是独立的预后标志物 , 为靶向治疗和分子分型奠定坚实基础 。 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增刊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