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戏的一次大胆创新(作品品鉴)( 三 )

《河西村的故事》就是典型的现代戏 , 讲的是现代的故事 , 有许多当下的生活细节 。 剧中还大量使用了“上市”“融资”等当代用语甚至一些网络词汇 , 与“眼眶子高”“搞拐达 , 不对光”“糠壳子都没得吃”等乡土气息浓厚的传统方言词汇放在一起 , 乍一听可能会略感违和 , 但只要观剧者能够摒除对于戏曲的刻板印象 , 也不难接受 。 因为 , 这的的确确就是一个经济发展、与外界交流密切的富裕乡村的生活现实 , 是上一代老农民与新一代有知识有文化的乡村青年共谋发展的时代现实——刻意回避 , 反倒失真了 。

社会

更大的创新在于歌队的设置 。 12名女子组成的歌队 , 歌声柔美 , 舞姿悦目 , 为戏剧增添了一抹浪漫诗意 。 她们既在戏中 , 又在戏外;既是河西村的未婚姑娘 , 又是画外音 。 众所周知 , 歌队是早期的古希腊悲剧中不可或缺的戏剧元素 , 歌队在剧中不以扮演角色出现 , 类似于现代戏剧的旁白 , 兼具叙事性与抒情性 , 对于营造戏剧的仪式感十分重要 。 女子歌队同样具备上述功能 , 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角色身份 , 甚至道具布景身份——比如在男女主角树下相会时充当那棵树 。 她们在不同身份之间的跳进跳出 , 产生了一定的间离效果 , 却并不影响叙事的流畅 , 极大地丰富了这部剧目的艺术层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