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民族歌剧发展的新机遇(艺文观察)( 五 )

还有就是对歌剧行业形成有效促动 。 两年间 , 先后有多部原创歌剧诞生并获得好评 , 如宁波演艺集团的《呦呦鹿鸣》 ,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楚庄王》 , 山东艺术学院的《檀香刑》 , 上海音乐学院的《日出》 ,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包青天》 , 广州大剧院的《马可·波罗》 , 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玉堂春》 , 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画皮》 , 福建歌舞剧院的《与妻书》 , 上海歌剧院的《晨钟》 , 浙江歌舞剧院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 郴州民族歌剧团的《陈家大屋》 , 衡阳歌舞剧院的《田垄之上》等 。 客观地说 , 中国歌剧业态的整体改观与“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不无关联 。 加之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 , 也促进了各地政府和院团投入人、财、物搞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比如 , 山东歌舞剧院的原创民族歌剧《沂蒙山》不仅列入“工程” , 同时也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 , 该院也趁着这双重的大好机遇 , 组建专业合唱团 , 补充队伍 , 完善编制 ,

社会

为今后本地歌剧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 , 这一做法确实值得很多在硬件上还欠账的地方院团借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