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西藏,只能用来朝圣吗?( 五 )

2

打破复仇传统

新京报:你其他的访谈里曾说过 , 《撞死了一只羊》更关注藏区人民生命个体的觉醒 , 而不是对于一个族群宽泛的了解 。 请问该如何理解这种“觉醒”呢?

万玛才旦:我觉得这跟传统有关 。 在《撞死了一只羊》里面 , 电影涉及一个复仇的传统 。 这个传统在康巴藏区是很牢固的 。 若有人杀了你的父亲 , 你就要找到仇人报仇 。 这个仇人的后代长大以后 , 就要杀你报仇 。 这是一个轮回的传统 , 周而复始 , 从不间断 。

在我看来 , 这不是一个好的传统 , 我希望这样的一个传统能够终止 。 而这部电影讲的就是这种传统的终止 。 杀手金巴找到了杀他父亲的仇人 , 但他最终放下杀他的念头 。 但是 , 杀手金巴很难从这样的传统中走出来 , 因为这样的传统影响力还是很大 。 对杀手金巴来说 , 不杀仇人是一种耻辱 。

因此 , 我们就可以在电影里看到另一个金巴 , 他就是司机金巴 。 他代替杀手金巴在梦中完成了复仇 。 只有终止了这样的坏传统 , 个体才有可能觉醒 。 所以 , 我们在影片中也会设置一些暗示 。 在影片的最后 , 司机金巴在梦里杀了玛扎之后 , 他走到天葬台 。 他在第一次抬头看的时候 , 看到的是一只秃鹫 , 这是传统的符号 。 当他再次抬头看的时候 , 他看到一架飞机 , 这是现代的符号 。 到最后 , 司机金巴好像完全释然了 , 观众能第一次看到他摘下墨镜的脸 , 他也露出了很自然的微笑 。 这些道具和表情的设计 , 都在为影片的走向而服务 。

新京报:在现代化进程中 , 藏区的变化很大 , 旧有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动 , 很多传统也失落了 。 这种回不去的故乡、失落、遗憾的情绪 , 现代化的精神困境在你之前的电影序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从《静静的嘛呢石》到《塔洛》 , 这里面冲突是越来越剧烈 。 像你刚刚所说的 , 不知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 在《撞死了一只羊》里 , 在梦境里的金巴似乎在现代和传统的对立项中达成了某种和解 。 这是你对这个问题达成了某种和解吗?你怎么看待这种在急速的现代化进程中 , 文化传统逐渐失落的精神困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