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谨慎:设计的“空城计”其实并不空

本文原始标题为:诸葛亮一生谨慎:设计的“空城计”其实并不空---来源是:

读《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 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这个故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 。 什么是空城计?——“虚者虚之 , 疑中生疑;刚柔之际 , 奇而复奇 。 ”空城计就是一种心理战术 。 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 , 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 , 就是所谓“虚者虚之” 。 敌方产生怀疑 , 更会犹豫不前 , 就是所谓“疑中生疑” 。 敌人怕城内有埋伏 , 怕陷进埋伏圈内 。 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 。 使用此计的关键 , 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

诸葛亮一生谨慎:设计的“空城计”其实并不空

----诸葛亮一生谨慎:设计的“空城计”其实并不空//----江苏龙网 http://www.jiangsulong.com //

网络配图

后世认为 , 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 , 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 。 那么疑问出来了 , 诸葛亮如此谨慎之人 , 连魏延要率5千人马出子午谷的险也不冒 , 怎么会冒指挥机关被端掉 , 自己被俘的危险呢?单纯视为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博弈 , 未免太小看空城计的合理性 。 事前已有埋伏 , 才敢布局示疑 , 这与事前没有准备 , 赌运气冒险一博的情形迥然不同 。 有人认为司马懿“养敌自保” , 或是诸葛亮“走险棋” , 不如仔细落实事件的“前因后果” , 还比较具体根据而不沦于幻想迷惑 。

从火烧新野及博望用水开始 , 屡被吓得惨败的魏军官兵 , 在其心目中 , 诸葛亮是个善用诱兵的奇兵专家 。 而且魏军亦向来善用诱兵 , 从早年的濮阳之役诱取吕布 , 以及官渡之战诱斩文丑等 , 魏军早知贪饵受诱的下场──壮烈牺牲地重创负伤 。 诸葛亮高举北伐大旗 , 集结大军来袭 , 不管是移动三郡居民或是节度蜀兵诸将的行动 , 都不会是小活动而不为人所知 , 纵使司马懿不知蜀兵虚实 , 也能知悉蜀兵曾有大规模的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