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刘强东引发996世纪讨论,70后批90后不吃苦,90后称老板不靠( 六 )

与此同时技术正在以碾平的姿态铺开 , 这个在普通老百姓眼里颇为高大上的职业 , 在一些编程班的广告语里变成了这样——零基础一个月精通UG编程/java/C语言 。 于是 , 一大批想改变命运的青年小白转行开始写代码 。

有数据显示 , 有超过40%的IT程序员仅仅具备职业学校的文凭 , 毕业于985和211高校的毕业生总和只占全国大专院校的不到5% 。 同期 , 90%的程序员在100人以下的小型公司上班 。

这些在小型公司的程序员 , 面对的是超长工作时间、超强的工作压力和超低的工资 , 他们也成为第一批自比“码农”的人 。 一个“码农”还甚至自比为“一次性筷子”:参加了一个四个月的培训 , 就能成为一个IT程序员 , 然后公司会拼命让你干活 , 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 , 有时到凌晨 。 我们就像一次性筷子 , 榨干了 , 也就没用了 。

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退 , 大型互联网公司程序员也察觉到了变化 , 公司通过延长他们的工作时间 , 来提升利润 。 “工资高 , 但把程序员的功能扩大百倍千倍 , 这样算下来 , 实际上时薪并不高 。 ”孙昊说 。

孙昊的价值感在工作的五年里一点点被稀释 。 他称程序员在公司内部 , 几乎没有话语权 。 这体现在方方面面 , 比如每次开会 , 产品部门的人被称作“产品人员” , 测试被称作“测试人员” , 而研发则被称作”研发资源” 。 孙昊觉得这跟程序员不会在组织中适当表达自己 , 因此常常担任执行者 , 而非发起者和决策者 。

更重要的是 , 中国互联网公司在过去将近20年的飞速成长中 , 很大程度上 , 内在驱动力本就不是技术创新 , 而是商业模式创新 , 而资本又在不断鞭策项目快速落地变现 , 这决定了产品、运营和市场往往要排在研发之上 。

与此同时 , 竞争也越来越残酷 , 几乎每个风口 , 都会有大量的创业者 , 程序员无路可退 , 辗转挣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