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粒子物理合作:成功的榜样( 二 )

随着两国科技合作基础的巩固和深化 , 2004年、2005年 , 意大利教育、大学、研究部分别与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 中意在基础研究领域合作逐渐增强 。 2008年 , 中国科学院与INFN签署协议共建联合实验室 , 2012年 , IHEP与INFN确定建立年度会议召开机制 , 协调指导双方项目合作 , 持续推动双方合作的规范发展 。 年度会议机制的创立 , 对促进双方在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加速器物理和相关技术领域合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现代高能加速器的建设基本以对撞机的形式出现 。 20世纪60年代 , 弗拉斯卡蒂国家实验室建成的世界首台电子对撞机AdA开启了加速器发展的新纪元 。 高能所建造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中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 , 来自14个国家62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近500名科学家参加了北京谱仪III国际合作组 。 意大利的都灵大学、费拉拉大学以及弗拉斯卡蒂国家实验室设计建造的亮度探测器、内径迹室在北京谱仪III实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近年来 , 北京谱仪III实验获得多项重大成果 , 如发现Zc(3900)新粒子 , 被美国《物理》杂志评为2013年物理学领域十一项重要成果之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