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批农民进城拉动城市化论:需求不等于购买力( 三 )
十多年以来,在城市化的功能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断地变动,至今也没有一个能够说服大家的解释。在21世纪初期,城市热衷于大投资,出现了一些学者所批评的“造城大跃进”。当时的说法,城市化是投资的主要来源。但是后来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一些城市用海量投资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搞大城市铺摊子,等等。
于是,后来的说法变化了,说城市化的功能主要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是2013年第一季度城市住房销售增长了60%多,从而把经济增长速度拉上去了。于是就有人做了理论上的说明:农民进城以后需求增加,于是商品房的销售大幅度地提高,城市建设投资支撑了经济增长。
后来,经济学家发现这里面有一个概念上的误区。经济学所说的能够支撑增长的需求,是有购买力的需求,不是那种心理上的需求。农民进了城以后可能想住上和城市人一样的大房子,但是根本的问题在于他们收入有没有增长,有没有钱,否则这种心理需求并不能够变成经济意义上的实际需求。
到了2013年、2014年,流行的观点又变了:城市化是工业化、现代化的自然结果,不能够靠城市化去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因而不能人为推动城市化加速。
在那个时候,我对这个问题也做了一些研究。我发现,我们这里对城市化功能的看法,跟国际上经济学家主流的看法有很大的差距。2007年哈佛大学教授格莱泽写了一本书《城市的胜利》,对城市化功能做了一个很简明的界定:因为人们在城市里的聚集,使得他们能够进行思想交流,于是城市就成为创新的发动机。他从历史上讲起。古希腊时代,学者们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里进行交流,发展出很多新思想;文艺复兴时代,画家们在意大利的一些城市里聚集,绘画技术有了很多新发展。他一直讲到硅谷。这书给我很大的启发。
2010年我们在做“十二五”预研究的时候,邀请了几位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包括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M.Romer)。罗默到北京进行考察,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做了一次关于城市化的学术报告。他说,当人们在城市中聚集,人和人之间面对面交流,能够促进新思想(ideas),所以城市化的功能就是产生新思想、新技术、新制度。他说,因为城市化有这样的功能,所以人们聚集的密度越大,效率就越高。
对这一点我不太同意,我跟他讨论的时候,就讲了我们在苏州的调查。苏州好不容易从西部地区引进了一些人才,几个月以后却跑到上海去了。苏州认为,因为上海是大城市,各种文化设施都比苏州强。其实,那时候苏州已经规模很大了,而且上海近在咫尺,可以很近便地享受上海文化。我们调查发现,问题不在规模,技术人员说主要的问题是苏州闭塞,在这里待几年以后技术水平就赶不上了时代了,而在上海技术水平可以不断进步。所以苏州主要问题是来者不拒,专业太多,于是同专业能够交流的人数太少,达不到提高技术水平的临界点。
推荐阅读
- 王宝强|王宝强:母亲去世后,我陪农民父亲去相亲
- 开端|《开端》房东:一个行李箱,守护了农民工焦鹏的自尊心
- 张立|“抬头是农民,低头是杀手”,一个龙套演员,被导演捧红了!
- 赵丽颖|他是运气最好的“农民工”,只因长相太帅,从工地搬砖到改行演戏
- 央视|牛爱芳翻车死不悔改,怒骂电视台污蔑农民,白岩松辣评称人间清醒
- 刘德华|周星驰演农民工,黄渤演农民工,刘德华演农民工,都不如他的真实
- 朱之文|蒋大为怒斥朱之文:始终是一个农民!大衣哥一句话引众人喝彩
- 暗香|这6位歌手,靠一首歌吃一辈子,农民工因此赚上亿元还买豪车
- 牛莉|拍完《老农民》牛莉整日胸闷气短,去医院检查医生一句话丈夫崩溃
- 朱之文|大衣哥朱之文,你永远叫不醒一个喜欢装“无辜”的农民!